close

  長江商報消息 假如報社某員工月薪一萬元,如多發100元,僅五險一金項下,報社就得多承擔並上交43.5元。員工在扣除個人繳納五險一金之後,加上增繳的個人所得稅,個人實得72左右,上交政府28元左右。這樣,政府部門就會以不同稅費方式收走了71.5元左右。中國企業尤其中小企業的稅負過重引發關註。11月5日《證券日報》社長謝鎮江、副總編輯馬方業提出兩點建議:一,逆向減稅,原則是以增加職工實際收入為核心目標,每增加職工收入100元,減稅費20元左右;二,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的改革要簡化成直接減營業稅一個百分點。
 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,為應對出口放緩造成的製造業疲軟,國務院推出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,大筆資金投向鐵路、公共設施、基礎設施建設,實現了穩增長的目標。據高盛集團經濟學家哈繼銘分析:經濟增長過度倚賴投資,使得投資占GDP比重高達50%左右;而投資效率則在明顯下降,邊際投資效率,即GDP增量與投資之比,由2008年前的0.35已下降至2012年的0.19。如此依賴投資提振經濟,也側證了內需的不振。
  內需不足,消費並不給力,在於廣大工薪階層收入有限。雖然最低工資標準連年上調,但工資增長怎麼也跑不過物價上漲。首都經貿大學經濟學教授蘭紀平在11月4日《中國青年報》撰文指出,論以實際購買力,人民幣對內貶值,八年間,1千元已縮水至576元。在通貨膨脹情勢下,受影響最大的也就是廣大工薪階層。他們對於市場信息的反饋速度遠慢於商人,因為工資調整總是滯後於市場,有著周期性間隔。
  根據《證券日報》提供的數據,月薪一萬元的報社員工,每給多發100元,報社應承擔的和員工個人應扣繳的,兩塊政府部門就收走了71.5元左右。一則,員工所得有限,二則,加薪會繼續推高企業的稅負。這樣,就抑制了職工的工資增長,進而壓抑了職工的消費能力,不利於內需提振和經濟結構調整。
  去年,《中國企業家》雜誌有過權威調查,高達63%的被調查企業認為自身稅負較重,甚至在製造業當中,有23%的企業表示其稅收與利潤的比率在100%以上。今年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佈的最新調查報告則顯示,全國2400多家上市公司中,有100多家公司上繳的稅費是其凈利潤的5倍以上。這就更遑論中小企業的稅負壓力以至生存壓力了。
  李克強總理日前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作的《經濟形勢報告》稱,“要簡政放權”,“半年多來,中央政府下大氣力已經取消和下放221項審批事項”,這釋放出鼓勵民眾就業、創業的積極信號。與之相匹配的是,還需要儘快啟動對企業和職工的減負減稅,以激發各類企業的市場活力,使之輕裝上陣。雖然一些單項賦稅得以減免,但是,由於拓展了稅源,總體上稅收收入未必下降。所以,要進一步減輕企業的稅負,以利於企業提高職工的收入和福利,進而,通過讓利於民、藏富於民,實現內需的提振和經濟結構的逐步調整。畢竟,經濟發展的最終旨歸,是有效增進民生福祉。
  ■ 本報評論員 於立生  (原標題:減負減稅增進民生福祉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v28fvjy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